近期,银保监会、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修订)》。在银保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明确回答,本次修订的影响范围是非上市银行。此外,有关负责人指出,非上市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中小银行对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都一直致力于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痛点,切实改善传统贷款服务。
提供个贷产品降低融资门槛
融资贵是因为很多小微企业不在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融资,其成本就会比较高。广发银行总行零售信贷部总经理助理李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小微企业客户并不是说没有贷款,但很多不是银行正规贷款。圈子里可能有一些小额、利率较高的借贷,是通过当铺、P2P、融资租赁等其他机构,或者商圈里朋友之间的拆借完成融资。
实际上,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是大部分小微企业长期从正规渠道融资难、周期长、额度低等问题的“后遗症”。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尽管都是小微企业,不过在体量上也存在差异。针对不同体量的小微企业,不少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转变思路,提供针对企业主个人的贷款产品服务,以降低融资门槛。
“小微企业体量也分大小。体量大的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比较健全,公司治理比较规范,它可能更倾向于以法人主体申办各类小微贷款,对公小微金融服务能够满足这类小微企业。不过,相对不太规范的,以个人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它更适合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做小微贷款的业务。”李嘉表示。
以科技力量提升推动普惠金融进步
对于银行而言,目前大部分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敢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李嘉告诉记者,银行的授信工作对风险管理非常严格,小微企业为什么有融资难的问题?核心本质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随着经济波动、综合成本上升、市场变化等因素,体量较小的小微企业经营是不太稳定的,这也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
事实上,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各大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创新开发小微金融产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积极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用线上化、移动端来解决更多客户的金融服务问题,提高业务服务效率,让客户的体验更加便利。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在客户经营、业务流程、产品、服务等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能。
广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汤曙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防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普惠金融新增贷款的增加,尤其要提高科技金融的水平,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筛选替代人工审查,弱化人为主观的判断,以科技力量提升推动普惠金融的进步。